新中国职业教育70年的发展轨迹和历史经验

作者: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  发布于:2020-05-20 08:37:00  浏览: 39132465次  

提倡创新导向,不仅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发展的长远之路,也是现实所需,借助创新,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可以打开新的局面。

(一)为什么必须是创新: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

职业教育要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上走向高水平,必须将发展融入国家发展的大格局之中,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教育优先发展之路、改革创新之路。实现发展要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发展,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继续推动职业教育上规模,管理上水平。即使是对一般理念的理解和应用,也必须体现出创新性。比如,有学者提出,要全面理解以就业为导向,就业不单单指初次就业。而且,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发展还具有更多、更新的要求。

强调创新实际是与两种情况相对比,一是照搬国外,二是因循传统。照搬国外似乎不必讨论,没有哪所高职院校会对外如此宣称。但关键的问题是,没有宣称的实践也往往暗含着直接引入的因素,尤其是在学习国外时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条件下。当然,这里所说的不平等不是丧权辱国性的不平等,而是起始于办学水平、传统、经济发展条件、学校品牌影响力等方面极其有限而产生的实质性不均衡。这种不均衡会让学习者失去关键性的发言权,从而使自主创新路径狭窄、效果不显。因循传统似乎更会让人避之惟恐不及,以此为指称某个或某些高职院校必然引起强烈的反诘。但细分析可以发现,因循传统的内核是制度和政策惯性。虽然对于成功经验的传承是任何人类活动的必然过程,笔者也无意完全反对对优良经验的传承,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对创新加以强调。这种强调更大意义上是呼唤更多的高职院校加入到对关键治理难题的破解之中,而不过度倚重制度和政策惯性;更多的本意是呼唤中国高职院校在教育治理创新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而不只是部分高职院校马太效应积累的小众事件。中国需要创新,教育需要创新,庞大的中国高职院校群体应为、可为、必须为。

强调创新还必须首先回答一个问题:中国高职院校没有创新吗?为方便讨论,先将与高职院校发展密切相关的创新浓缩为两个大类:一是瞄准技术创新,二是专注治理创新。关于瞄准技术创新,很显然,这并不是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发展办学思想的重要方面,虽然可见部分高职院校在紧跟技术前沿方面的发展努力,也可见部分高水平高职院校师生在技术创新上的良好表现,可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在核心技术突破上日益精进,但依然不能说技术创新已成为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指向。换个可明确的观测指标能够发现,社会普遍认同高等学校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之一,是和企业几乎并肩的技术创新实践者。但这个语境中的高等学校在更多意义上是指高水平的综合大学或者专业性院校,很少人会将高职院校纳入这个体系。由此可反观,高职院校的技术创新不能用蔚然成风来形容,甚至可以说并未进入大多数高职院校行政管理者和办学者的视野之中。他们更愿意成为辅助者、有限参与者。再说专注治理创新。若将治理创新泛化,似乎可以认为没有哪一所高职院校在各方面管理和协调中没有新意,没有作出新的尝试,但是若从自主创新的比重和有效性来看,这里所论及的新意或许与应然有一定的距离。在治理方面,更为普遍的现象大概是执行、遵从或引入。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治理方面考虑的首要问题并不是如何进行自主性创新。经常在做的事情是进行比照,如果上级来校检查,学校对文件的落实是否已经到位;如何迎接评估,学校能否通过评估;把某个国外经验引入过来,学校能否达到基本要求,等等。尽管这里体现出改变的想法、甚至有时还有创新的勇气,但这种现象显然不能与自主创新相提并论。

(二)技术创新与治理创新:内涵与外延

创新导向有两个方面,一是技术创新,一是治理创新。这两个方面的关系可以简述如下:技术创新是中国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动力,处于发动机的地位,它决定着高职院校能够在新时代做出什么样的贡献,能在人才培养和关键技术突破上扮演何种角色。治理创新,则是为了保证技术创新这种可能性得以实现。

1.技术创新

之所以说技术创新是新时代中国高职院校中国特色的基础,是因为这是由时代任务、历史使命所决定的。离开这一点,中国高职教育要彰显竞争力和文化依托性是无法想象的。在中国当前发展条件下,离开技术创新,靠技术的引进、改造或者是购买,都无法实现根本性发展。无论是历史发展的经验,还是当前技术和贸易摩擦等方面的问题,都时刻提示着:技术是买不来的,卡脖子的核心技术突破必须由自己来完成。在这方面,中国高职院校不是袖手旁观者,而必须是积极投入者。提技术创新导向,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建设科技强国和实现经济产业结构优化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技术创新;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长期的技术积累和技术创新过程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已经实现了很多技术方面的突破,包括天眼、蛟龙号、5G、高铁,等等。中国具有独立自主进行技术创新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的发展是能够得以提升的。对于中国高职院校来讲,这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高职院校能在人才培养当中做出何种贡献,能在技术发明和突破中做出何种独特的贡献,这是新时代高职教育必须慎重思考的问题。而且,这种思考不应仅是面向生存的思考,更应是一种积极投身的态度、面向发展的思考。

2.治理创新

治理创新也是如此。在提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时,不应将教育治理创新排除在外,高职院校发展也必在其中。高职教育要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构建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话语体系。治理创新的目标在于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推进教育治理的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

可以看到,在中国教育发展的过程当中,教育治理创新可以做,必须做,且具有坚实的基础。这里所说的治理创新不仅仅是小规模的设计的变化,或者是人才培养具体目标的设计、一门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等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在整个体系设计当中、在顶层设计方面不断进行创新,这是治理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以治理创新为牵引的中国教育发展当中,职业教育治理不能缺位,高职院校的治理也不能缺位。简而言之,治理创新要达到的一个基本效果是:在谈及高职院校发展的时候,其发展没有太多结构性和体制性障碍,或者说应该没有太多关键性限制,向上走有通道,左右拓展有依托。只有这样,才会实现一种依托于整体优势的特色。另外,治理创新当然包括高职院校发展的内部治理。应该说,我国高职院校内部治理取得了一定成绩,进行了很多探索。比如,引入ISO认证,校企共同体的建设等方面。但相关方面仍然还有很多的难题,也有很多的工作可以做,应该做。

内容来源: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作者:陆俊杰,博士,中原工学院副教授

社交媒体

苏州ERP

学校地址:江苏省昆山市马鞍山西路1058号         邮编:215300    学院总机:0512-57800788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05075434号